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研活动 > ——《孙权劝学》教学案例及反思

——《孙权劝学》教学案例及反思

2012年12月26日 14:01:53 来源:河曲县红星中学 访问量:828
峰回路转   柳暗花明
——《孙权劝学》教学案例及反思
 
《孙权劝学》是七年级下册里的一篇文言文,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“乃始就学”,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。
一、上课——春风得意马蹄疾
课上,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疏通了课文,然后我利用多媒体,展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flash动画。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,我让学生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,探究:孙权是怎样劝学的?(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,继而现身说法,最后通过鲁肃所见表明劝学的结果。)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,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,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、语调,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,互相交流。请文艺组和有兴趣的同学编演课本剧。教学在预定的设计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看着学生逼真的表演,我感到高兴,更多的是自豪,为孩子们忘情的投入而自豪,更为孩子日渐丰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。
二、拓展——春雨润物细无声
    
这时我突然想起,前两天班中的一位女同学张春在日记里曾告诉我,她厌学,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,就是感觉对学习失去信心,虽然我在日记里和她进行了交流,但看到她课堂中木讷的表情、迟缓的动作,我知道,她的思想还是没有彻底转变,何不趁今天这个机会,让同学们也劝学呢!为了保护她的自尊,我决定不提她的名字,我让全班同学分成两大阵营:充当劝学角色的为一派——孙权派(39人),充当被劝的又自成一派——吕蒙派(16人)。(我发现张春同学自动在吕蒙派里呢,如果今天同学的劝学成功的话,她一定会打消辍学的念头。)课堂上即时调换座位,让他们各自聚集为营。俗话说: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居。”39人一组的“孙权派”为他们的人多势众而沾沾自喜,大有劝学之前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之状,而16人一组的“吕蒙派”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,还略带挑衅,其中一个同学还公开扬言“谁能说动我?”。双方剑拨驽张,拭目以待,可以想见,人人都已经进入了一触即发的竞智状态,一场劝学舌战即将开始了。
教师趁机“煽风点火”:“请双方同学再认真准备3分钟,找出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劝学材料,然后再比试高低。方法是:一方同学劝,看看另一方同学是否接受,如不接受要说出反驳理由”话音刚落,双方便窃窃私语,准备材料,气氛热闹非凡。
3分钟过去了,“孙权派”代表捷足先登,先声夺人:“同学啊,你们厌学真不应该呀,莎士比亚曾经说:“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,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。”话音未落,就遭到“吕蒙派”全体人员的的反驳:“没说动!”“孙劝派”锲而不舍:“读书吧,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,什么幸福的门,用它都可以打开!朋友们,有这么好的金钥匙,我们不去抢还等什么?“吕蒙派”代表不以为然的说道:“不见得吧,让它打开金库的门可以吗”……双方你语我言,寸步不让,当双方的唇枪舌战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,争论暂时告一段落,陷入波谷阶段。老师相机诱导:“看来,刚才双方的争论不相上下,胜负难定。现在同学们联系实际,想想读书有意义还是无意义?话一说完,“孙劝派”就有一个同学哗的站起来,十分激动地讲道:“我家叔叔的儿子,因为读书认真,现在已考取博士,在美国留学呢”“吕蒙派”也不甘示弱:“我家二姑的儿子虽然没读几天书,现在拥有好几个连锁店,有花不完的钱。我二姑也跟着享福呢!”“孙权派”干脆顺水推舟:“你家二姑的儿子是有钱,但那一定就幸福吗?”“吕蒙派”又是反戈一击:“你家叔叔的儿子虽然出国留洋,但丢下二老孤苦伶仃,这难道是幸福吗?”……显然,双方同学都有欲置对方于“绝境”而后快的心理需求,各种犀利而真切的见解纷纷闪现出来。这时,双方的争辩好似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,“孙权派”的一个同学站了出来,我一看是平日穿着最朴素、最寡言少语、学习成绩最好的丁红同学,她顿了顿,用深沉的语调说:“同学们,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,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,在一个小山村里,有位老实巴交的父亲,他日复一日在村里仅有的几亩薄田里耕作着,面朝黄土背朝天,他没有穿过名牌的衣服,没有吃过名贵的饭菜,但他有颗朴实的心,再苦再累也没有抱怨过,他的乐观的精神总是感染着他的孩子,他总是对女儿说“娃儿,好好读书,爹知道不识字的难处,你看爹,空有一副好身体,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,想出去打工也没地去,爹无能啊,娃,你好好读书吧,再穷也不穷你读书的钱,再苦也不苦你吃穿,到城里好好读书,读出个人样,爹就知足了!“同学们知道吗?那个娃就是我啊,我只想告诉大家,当我想到父亲顶着烈日在田里劳作,当我想着父亲微驼的脊梁扛起全家生活的重担,当我想起父亲那期盼的目光,我就告诉自己,我要读书,我要成功,我要改变命运。……”故事还没讲完,我就看见有好多女同学在抹眼泪,好多同学说,我们也来自农村,是的,我们的父母太辛苦了,从牙缝里省钱供我们读书,可我们……,张春同学更是泪流满面,我知道,今天的辩论会会对她有启示的。这时,老师因时利导,“为了我们自己,也为了我们的亲人,我们要好读书,读好书,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感到读书好。”时间到,下课了,同学们仍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……
    三、反思——情到深处方会浓
课后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,课堂中的一幕幕总是浮现在眼前,孩子们的积极表现不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吗?今天的突发奇想,虽没按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,怎么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?这一节课让我想了好多,懂得了好多,也学到了好多。
课堂教学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,而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,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、创造性,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。其实,有时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的解答方式,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,教师应充分挖掘,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,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,根据师生、生生互动的情况,顺着学生的思路,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,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,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,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,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自主性和创造性。
教学中,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:在顺水推舟,甚至逆水行舟中;在奇思妙想中,甚至胡思乱想中;在锦上添花,甚至画蛇添足中;在进入佳境,甚至误入歧途中……只要蕴含着闪光点,生长点、转折点、链接点,哪怕微乎其微,教师就应挖掘、开发、引申、利用,只有这样,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,闪耀出智慧的光芒,飞扬起自主的个性,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。
因此,教师在进行教学时,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,及时“捕捉”学生智慧的火花,一发现有价值的思维成果,应紧紧揪住,深挖下去,不可错过。教学过程是个互动的、律变的过程,受学生思维的激发,教师的思维常常有不意的收获。当教师自己的思维灵光闪现的时候,也应快手擒来,为教学所用。而这类稍纵即逝的奇思妙想,涂抹在课堂教学之中,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“点睛之笔”。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,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冷静理智、及时有效的处理,把偶然出现的,背离教学计划的事件,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,这样,既化解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尴尬,又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。看似山重水复,最后却柳暗花明。
 “水本无华,相荡乃成涟漪,石本无火,相击而发灵光。”多少年来,我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,希望可以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。让语文课堂闪烁着思维的灵光,让学子们的激情荡漾在语文课堂,让教师的思绪活跃在充满挑战的语文课堂,这一直是我追求的梦想,今天这一课让我的语文课堂吹进了灵动的清风,让我梦想的实现更进了一步!
编辑:丁霞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河曲县红星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河曲向阳大街中段 联系电话:7228023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